时间:2022-12-02 15:01:07 | 浏览:1164
最近,针对瑞典的执法部门和新闻部门的举动,让中国很多网友很有想法,有的表示抵制瑞典在华的企业和产品,有的表示国人自身也需提高素质,也有人认为凡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为什么会有双方互呛的局面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瑞典:
瑞典是个高收入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男女极度平等,社会职业差别很小,贫富差距更是很小,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过高的要求,从事什么职业看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瑞典人的性格比较内敛,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也不想去中国,甚至有很多偏见的想法,这和瑞典的媒体宣传和严重的民族歧视主义都有关系,瑞典人甚至歧视美国和欧洲人,更不用说亚洲人了。况且,瑞典没有华人社区,瑞典人所知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很多是负面的。有优越感的人很容易有歧视倾向。还有种族,文化,教育不同及禀性和处事方式的差异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走向。
如去北欧五国旅游,首选去童话故乡丹麦。
当一个家庭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就有了跨国旅游的机会,旅游地的选择除了口口相传和旅行社的推荐,以及媒体宣传和其他接触途径等,但是,我们得到的信息并不是全面的,旅行社不会跟你说瑞典有排华,偷盗抢的事件发生。也许你因为康有为的诗句“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而去的瑞典,但真实的瑞典也许当你去了才知道。本人在飞机上也曾遇到过变态中东大爷,脱下三角内裤向空姐挥舞,瑞典也有怪叔叔骚扰年轻女性的情况,寂寞难耐的发泄途径?
近年来的确发生过素质不高的中国游客在国外出丑的报道,经济上满足了出国的条件,素质条件也许还是20年前的状态,在国内,自己的经济条件特别好,可以瞧不起别人,我有什么事,别人要理解我,谦让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是自私的表现,自己在窘迫情形下,被严格执行规定的酒店拒绝,或许几位中国游客的诉求对于酒店来说,是不容许的,在酒店内赖着不走,在街边哀声哭嚎,给对方的感觉似乎是我们需要救助,被人扔到坟场一方面可能出于不吵醒别人的考虑,有网友查询到,该坟场也的确有救助功能,可以解决吃住的问题。
旅游前要对旅游目的地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应急备选方案,而不是出了状况,死缠烂打,强行求助。如果曾先生一家人体面地走出酒店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这种事就不会发生,当事人处置问题的方式有待研究。
作为游客出国代表这国家形象,试想,十个外国人遇到十个素质极差的中国人,吵吵闹闹和吐痰扔纸屑都是自毁清誉的表现,此种行为经口口相传后的结果是相当糟糕的,保持和提高自身素质是每个游客的必修课。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习惯。
对于外方在公共场合对中国人偏而盖全的媒体宣传应给予坚决的回击,中国不是瑞典想象中的中国,瑞典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带有偏见去处置事情其结果也是偏见无疑。特别是有政治倾向的攻击行为更是令人不齿的。